期刊信息
主办: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0253-4959
CN:32-1187/P
语言:中文
周期:季刊
影响因子:0.513513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石油文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学术论文
非洲中部基巴拉带的地质及构造演化特征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非洲中部的基巴拉带(Kibara Belt)最早于1930年被识别出来,其长约1500 km,走向NE到NNE向,从南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经布隆迪、卢旺达和坦桑尼亚西北部一直延伸到乌干达西南部,大地构造
非洲中部的基巴拉带(Kibara Belt)最早于1930年被识别出来,其长约1500 km,走向NE到NNE向,从南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经布隆迪、卢旺达和坦桑尼亚西北部一直延伸到乌干达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上主要位于太古—元古宙刚果克拉通和坦桑尼亚—班韦卢克拉通之间(图1)(Cahen et al., 1984),是一条重要的中元古代活动带。众所周知,中元古代是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裂解、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主要时期(Hoffman, 1988; Rogers, 1996; Rogers et al., 2000),因此关于基巴拉带的研究对于超大陆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Kampunzu, 1998)。然而,由于基巴拉带所处地理位置及中元古代构造作用的多期次性等原因,导致该构造带的研究程度较低,且许多研究成果具有争议性(Track et al., 2010; Debruyne et al., 2015; Kokonyangi et al., 2002, 2004, 2005)。
图1 非洲基巴拉带地质简图(据Debruyne et al., 2015修改)Fig. 1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Kibara Belt, Afirica(modified from Debruyne et al., 2015 )
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卫星影像图显示基巴拉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北部为Karagwe—Ankole带(KAB),南部为Kibaride带(KIB)(Track et al., 2010),两者被古元古代NW向的Ubendian—Rusizi带分割(Lepersonne, 1974; Lavreau, 1983; Klerkx et al., 1987; Theunissen et al., 1996),是先存构造带地壳尺度再活化的结果(Klerkx et al., 1998)。前人对KAB和KIB内的地层、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等方面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Track et al., 2010; Kampunzu, 1998; Kokonyangi et al., 2002, 2004,2005; Fernandez-Alonso et al., 2012),但缺乏系统的对比性研究,以致造成南北两带构造演化模型的不确定性。笔者等在执行地质大调查期间,对KAB和KIB内沉积地层特征、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详细阐明了基巴拉带的地质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以期为研究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历史提供详实的资料。
1 地层
基巴拉带延伸广泛,带内地层序列横向和垂向变化频繁,且层序间缺乏明显的标志层,后期又叠加有接触变质、褶皱和断层作用的影响,导致不同国家间地层层序对比研究程度较低。早期学者将整个造山带分为:KAB内的Rwandian超群、Burundian超群、Karagwe—Ankolean超群、KIB内的Kibaran超群及一些独立地质单元(Cahen et al., 1984),最新的划分方案则是将KAB重新划分为两个盆地沉积:西部区域(WD)和东部区域(ED)(Tack et al., 1994),现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1.1早期划分方案
超群
该超群位于布隆迪东部地区,主要为一些泥岩和砂屑岩,同时部分地区还发育有长英质火山岩(Navez and Karayenga, 1990; Tack et al.,1992),Waleffe(1965)最早将该超群划分为下、中和上3个单元,其中局部地区可观测到下Burundian单元不整合覆盖在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之上。该超群不存在正式地层柱,仅给出一个大致地层关系且缺乏对比性。
—Ankolean超群
该超群位于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岩性主要为泥质和砂质变质沉积岩,缺乏灰岩层且粗粒碎屑沉积物主要位于地层的底部(Van Straaten, 1984)。坦桑尼亚内该超群不整合覆盖在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之上,碎屑物粒度显示从东向西的古水流方向,由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向KAB内盆地(Fernandez-Alonso et al., 2012)。乌干达北部该超群覆盖在古元古代鲁文佐里褶皱带的Buganda—Toro超群之上(Cahen et al., 1984; Master et al., 2008)。
超群
该超群位于卢旺达东北部,变形样式与布隆迪相似(Cahen, 1952; Peeters, 1956),从底到顶主要包括4个群:Gikoro、Pindura、Cyohoha和Rugezi群(Baudet et al., 1988; Theunissen et al., 1991),岩性主要为硅质碎屑岩类,另外还发育有长英质火山岩,后期又沉积有黑色页岩和碳酸盐岩透镜体。沉积构造显示古水流方向在北部为从北向南,在东部为从东向西,在西南部则从西南向北东(Baudet et al., 1988)。
超群
该超群位于刚果东南部,主要出露于Mitwaba、Mwanza和Bukama等地区,通过区域地层序列的对比研究,可以将该超群(变质)沉积岩序列分为4个主要的岩石单元:Kiaora群、Nzilo群、Hakansson群和Lubudi群(Mortelmans, 1951; Van de Steen, 1959; Cahen et al., 1984)。
图2 非洲KAB和KIB内岩石地层单元(据Fernandez-Alonso et al., 2012; Kokonyangi et al., 2006修改)Fig. 2 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in KAB and KIB, Africa (after Fernandez-Alonso et al., 2012; Kokonyangi et al., 2006)
Kiaora群不整合覆盖在刚果克拉通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岩石之上,底部为基底砾岩,上覆具火山—沉积岩夹层的变质泥岩,沉积环境为湖泊和/或浅海环境(Kokonyangi et al., 2006);Nzilo群不整合覆盖在Kiaora群之上,底部砾岩向上渐变为以石英质岩石为主,人字形构造和波痕显示地层沉积于潮汐环境(Kokonyangi et al., 2007);Hakansson群整合覆盖在Nzilo群之上,以变质泥岩为主(Cahen et al., 1984; Kokonyangi et al., 2007);Lubudi群包含有一系列的钙—硅质岩、黑色片岩和暗色石英岩,局部含有叠层石,可能为海洋沉积环境(Kokonyangi et al., 2006)。
文章来源:《地层学杂志》 网址: http://www.dcxzzzz.cn/qikandaodu/2021/0311/442.html
上一篇:广西沿海地区第四纪地层特征
下一篇:中国层序地层研究